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陈小斌研究员莅临昆明理工大学作学术报告

发布日期:2025-05-29 点击数:



2025年3月13日上午,应云南省定量遥感重点实验室主任唐伯惠教授邀请,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陈小斌研究员,于昆明理工大学莲华校区主教学楼811会议室作题为“大陆强震孕育与发生机理-基于三维电性结构的建模”的学术报告。此次报告由唐伯惠教授主持,国土资源工程学院部分老师和同学们列席参加,并进行了学术交流。

会上,陈小斌研究员从大陆强震震源区结构、电性结构与强震孕育与发生间关系、 强震孕育与发生地点条件等多个角度,深入剖析了大陆强震震源区结构研究的关键问题。通过分析大量实际震例,如鲁甸地震、漾濞地震和唐山地震等,阐述了如何利用岩石电阻率与岩石强度和流变特性的关系,来解释强震多发生在高阻/低阻、高速/低速过渡区且靠近高阻或高速一侧的这一现象。他提出的“刚柔性楔嵌体地震动力学模型”,为理解强震孕育与发生的条件提供了全新视角,指出了活动断裂切割的高阻/高速区是大陆强震孕育和发生的重要区域。这一认识为强震发生地点的预测带来了新的依据。

 

报告会结束之际,陈小斌研究员与高原遥感创新团队的师生们就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互动。此次学术报告不仅展示了基于三维电性结构的建模在解析地震机理中的应用,也为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陈小斌研究员简介:陈小斌,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大地电磁研究工作,在大地电磁数据处理新技术、正反演方法、软件研发、强震孕育机理等方面均取得了创新性成果;提出了大地电磁正演合成时间序列算法、共轭阻抗张量分解算法、任意测点旋转角三维反演算法等实用性技术;主导提出了刚柔性楔嵌体地震孕育模型,为强震发生地点的预测提供了依据。个人研发了大地电磁数据解释可视化集成系统,主持研发了基于互联网和C/S架构的大地电磁三维反演可视化云,得到广泛应用;共主持、参与项目50余项,发表期刊论文近140篇,获软件著作权9项、发明专利4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指导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

联系我们

云南省昆明市一二一大街文昌路68号昆明理工大学主教学楼

邮政编码:650093

版权所有© 云南省定量遥感重点实验室